鱼得了白点病怎么办?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文]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章]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来]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呈球形,全身披有纤[自]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w]。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w]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w]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
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a]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i]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y]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a]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n]~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g]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y]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u]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c]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它们分裂繁殖,一[o]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m]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文]度的依赖很高。
白点病是由纤毛虫感染引起的。最初表现为在鱼体的某一个部位有一些白点,数天后白点会蔓延到全身,表现为常卧在水族箱底静止不动,食欲不振,有时在增氧泵的注水处浮游,忽然有狂游的动作,后期,鱼身有大量的白浊黏液分泌,鱼常用身体擦箱壁,严重时鳞片大量脱落。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