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慈鲷容易生什么病?如何判断三湖慈鲷病了

爱养鱼 2023-12-02 阅读:357 评论:0

很多三湖鱼友都听说过:三湖慈鲷容易暴毙,早上还没事,晚上回家一看发现爱鱼死了。不但听说过,有些鱼友还遇到过。

其实,绝大多数的三湖慈鲷,死前是有征兆的。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就会以为好端端的三湖慈鲷会猝死。如果你每天瞄一眼这些生灵,就能减少很多涂炭。而且,观察三湖慈鲷不需要多大的技巧,只要掌握两个字:关心。要把小鱼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

通常,大多数三湖慈鲷在刚刚得病时,多会具有一些很明显的征兆,你发现得越早,就越能治愈。而最好的观察机会,是在喂食时。所以,麻烦你喂食时,就是再忙,也不要将饲料匆匆朝缸里一倒,就拍拍屁股走人。而是停下脚步,在擦得比较干净的鱼缸前——驻脚、观察,一、两分钟而已。

对一些去水族商店购买三湖慈鲷的鱼友来说,了解鱼的外观表现,也可帮助你挑选到健康的三湖慈鲷。下面,我们就从三湖慈鲷的表象征兆,来判断它的健康与否:

1、离群、缩角(观察难度:很低) 绝大多数三湖慈鲷不具有群游性,但并不表示它们游动时总是各奔东西的。

一般,也是三三两两地一起游动。尤其在喂食时,不管什么习性的鱼,只要是健康的,都会一起抢食。个别胆小的鱼会抢一下,马上就躲在一边或庇护物后面。这时,那些缩在一角(有缩在上角和下角的)鱼马上就会显露出来。你再看,它如果游动无力(若摆鳍时软弱无力,眼神呆滞——不转动),就可能得病了。坦鲷中的蝴蝶是最好的例子,离群的鱼绝大多数是病了。

2、不爱游动(观察难度:较低) 和人一样,三湖慈鲷得病时,也不爱动。

对一些游动能力很强的三湖慈鲷来说,一眼就能看出它的状态。但对少数不喜欢游动的三湖慈鲷(比如底栖类、六间、珍珠虎)来说,要判断它不爱游动,需要观察得仔细一点。好在大多数得病时不爱游动的三湖慈鲷,还有一个症状——离群。有时,你会发现健康的三湖慈鲷母鱼离群、缩角或不爱游动时,那么恭喜你了,因为它可能含卵了。

3、神情呆滞(观察难度:中等) 乍一看,“神情呆滞”,好象很难观察和判断,其实也是比较容易的。

我们经常看人,有时也会发现眼神无力、表情呆滞、脸色发白等现象,这种人除了失恋、欠债等因素外,就是得病了。三湖慈鲷也是一样的,得病时也会神情呆滞、眼光无神。这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症状。好在大多数神情呆滞的病鱼,也有一些共生的症状——离群、不爱游动。

4、消瘦、腹凹(观察难度:很低) 对三湖慈鲷(或者对大多数鱼类)来说,建议喂食时“只喂七分饱”,这样,可以使三湖慈鲷保持正常的体型和不容易得肠胃疾病。
很多三湖慈鲷是不知饥饱的,比如HAP类、岩栖类、蝴蝶类等,你喂多少它吃多少,最后把身体吃成球状。但同时,你如果将抢食厉害的三湖慈鲷和吃食慢吞吞的混养在一起,可能就会导致后者营养不良、身体消瘦。 当你将三湖慈鲷买回来后,发现身体消瘦、腹部内凹,要提高警惕,因为可能有内寄。
通常,如果你进的鱼是通过鱼商发运过来的,发现腹部内凹,而其它部位正常,可以认为这鱼是正常的。因为一是鱼商发鱼的前几天,是不喂食的;二是鱼商本身在饲养过程中,喂食量并不大(一般只喂五分饱)。但如果发现除腹部内凹外,还伴有背脊消瘦、尾鳍及附属地带扁瘦时,就肯定有问题了。这是明显的内寄,且已经比较严重了。
如果再加上背脊弓起时,那就是内寄晚期了。 之所以要叙述上述内容,是因为三湖慈鲷一旦得了内寄,就比较难治疗了。而很多得轻度(有时是中度)内寄的三湖慈鲷,似乎并不影响它们的胃口,照样进食,这与得其它疾病的三湖慈鲷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容易迷惑一些鱼友。但尽管如此,这些三湖慈鲷再怎么吃是吃不胖的,而且会越来越消瘦。跟要命的是,得了内寄的三湖慈鲷,会慢慢地将此病传染给其它同伴。我曾看到过一位鱼友,一缸几十条三湖慈鲷都得内寄的情景。所以,内寄要早治,即使治不好,也不能传染给其它鱼。

5、鱼鳃发红(观察难度:低) 这也是鱼友经常看到的症状,即鱼的鳃部发红。
如果没有被其它鱼咬伤或打伤的迹象,那就是有病了。通常,鱼鳃发红,表明鱼的鳃部被感染了。可能得了鳃虫病,也可能被其它内寄所困。我们看内寄严重的三湖慈鲷,多半都会有鳃部发红的症状。如果鱼不能吃食,那么,这种鳃发红的症状多半是可以治愈的。有时,用升温、加盐就能解决问题(黄嘴这些脆弱的鱼,升温时不行的,28度以上就容易死亡了)。所以,鳃部发红要早治,晚了就可能来不及了。

6、厌食(观察难度:较低) 看到这个“厌食”症状,相信绝大多数鱼友都会说:“太好判断了,就是不吃食啊”。
所以,这里不再赘述。但需要指出的是,你真的能判断出每条鱼的进食状况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少数厌食的是躲在抢食的三湖慈鲷里面的——即在一群抢食的鱼中,可能也会藏有厌食的鱼,这就要仔细观察了。不过也好判断,因为厌食的鱼即使混在里面,可能会嗅一下饲料的味道,但不会张口。它有吃食的本能,但因为肚子里有寄生虫,驱使它无法张口进食。 需要强调的是,有一些新进的鱼,也会对饲料不适应。比如,吃惯冷冻饲料或活饲料的三湖慈鲷,可能对人工饲料无视。

7、吐食(观察难度:较难) 其实,吐食也是容易观察的,即鱼吃进去又吐出来。问题是有些鱼是因为挑剔食物而吐食,而有些鱼是因为得病了而吐食。
通常,对挑剔食物的鱼,如果喂一些冷冻饲料(如丰年虾等),会马上食欲大增。而那些得病的鱼,即使食物再适口,也会吐出来,因为是寄生虫在肚子里作怪。所以,上述两种现象,马上就能区分出哪些是健康的鱼,哪些是得病的鱼。 还有一些三湖慈鲷,喂惯了一种品牌饲料,对其它饲料可能会不适应,也会出现吐食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对其它饲料适应、进食。但如果饲料特别不适口,即使时间再长,三湖慈鲷也可能不吃的。所以,选择适口性好的饲料,也是养好三湖慈鲷的重要方法之一。

8、呼吸急促(观察难度:较低) 这是一个比较好观察的症状,但所可能产生误区,即一些鱼友认为是水中缺氧。
不,是鱼的血液缺氧。也很好区分,水中缺氧,鱼会游到水面,大口呼吸(注意,并不急促)。而鱼的血液缺氧,就会在水中急促呼吸——即嘴一张一闭的速度、频率加快。而什么导致血液缺氧呢?原因很多,比如亚硝酸盐中毒、内寄发作等。这时,三湖慈鲷的疾病至少已经进入中等程度了,大多无力回天。 对底栖类三湖慈鲷,这种现象尤其要值得注意,而且,它们即使是呼吸不正常,通常也不会出现离群和呆滞现象。

9、呼吸无力(观察难度:较难) 和神情呆滞一样,“呼吸无力”基本也属于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症状。
如果一定要描述,就是鱼的嘴一张一闭时,没有力气,开闭速度较慢。如果认为很难观察,不要紧,因为还有一些现象:即呼吸无力的三湖慈鲷,多数也会离群、不爱游动。 注意,大多数健康的鱼,呼吸时基本不张嘴的,或张嘴角度很小、很小。同时,头部会一动一动,眼睛也会一转一转。

10、轻度矇眼(观察难度:较低) 本来想将此难度系数设为“很低”的,但由于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一旦疏忽就变成重度矇眼了。
矇眼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感染,一种是外伤。这两种的轻度矇眼,一般都能治愈。但如果任其发展,会马上变成重度矇眼,那里就很难治了。被细菌感染的重度矇眼,一般会死去;而外伤引起的重度矇眼,眼球会脱落,但鱼不一定死。

11、白点(观察难度系数:较低) 白点其实是观赏鱼的常见病。对淡水鱼来说,白点是个容易治疗的疾病;而对海水鱼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对三湖慈鲷来说,也是一种较好治疗的疾病。但有个例外,珍珠虎的白点有时比较危险,弄不好会出鱼命的。还有,白点有时容易和水霉病混淆,而水霉病比白点危险得多。
12、缩鳍(观察难度:很低) 所谓“缩鳍”,即鱼将鳍部(特别是尾鳍)收缩起来。这种现象有下列几种可能:
1)鱼对水质不适应,比如珍珠虎换水后时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但适应后便会舒展开来。
2)被打、被压制,有吃食的欲望;这是对一些弱势三湖慈鲷来说的,一旦环境改变,鱼鳍就会恢复正常;
3)疾病引起,原因也很多,比如黑死病、内寄严重、白点感染。这时,需要鱼友进行正确地判断,看看鱼的缩鳍是由什么引起的,然后对症下药。

13、融鳍(观察难度:低) 融鳍现象,据悉是由水中的嗜水气单胞菌侵害造成,在硝化系统不健全时,此菌容易暴发。
所以,这种疾病主要发生的小缸里面(很少听说大缸里的三湖慈鲷有融鳍现象),这是因为小缸的硝化系统健全比较困难。一些鱼友采取各种办法,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融鳍现象。我曾认识一位鱼友,将卷贝养在30cm的方缸里,结果总是发生融鳍现象,然后将卷贝消毒浸泡后,再移到大缸里饲料。一周后,融鳍现象慢慢消除。所以,对饲养三湖慈鲷来说,必须要有健全的硝化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融鳍不要和烂鳍混淆起来。烂鳍可能是鱼受伤,也可能是疾病引起,和上述致病原因不一样。

14、鱼蹭身(观察难度:低) 所谓“鱼蹭身”,是指鱼将身体的一侧,朝硬物上(比如岩石、沉木、过滤装置)蹭擦,有时也会在沙子上蹭擦。
这时,基本可以判断鱼有外寄了。如果一缸中有很多鱼都有这种现象,说明缸里的寄生虫比较多了,建议进行整缸药浴。但这种情景比较少见,通常多是一条或几条鱼有这种现象。
鱼蹭身,一般不影响它的食欲,也不影响它的发色,只是我们看得比较难受。如果要进行治疗,只需用鱼药(多数用消毒型鱼药)按说明书上进行浸泡或药浴。如果你想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定期(如每月)在食物里添加一些粉状鱼药(如黄粉等),慢慢地这种现象就会消除。
以上,只是将自己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对如何通过表象来判断三湖慈鲷的健康与否,做一个描述,做一个总结。可能没有将三湖慈鲷的疾病表象全部罗列进去,鱼友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总结和分析。对一些情节严重的或很容易判断的疾病(如拖白便、烂鳍、烂肉、肛门红肿、腹部鼓胀、头洞、上窜下跳),不在本文的叙述中(注:通常,我如果遇到三湖慈鲷有重度症状,会放弃治疗,直接安乐死)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一、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是鱼水霉病的主要特征,水霉病是水族生物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白毛病、肤霉病,这种疾病通常都发生在水族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的时候。治疗方法:1、把水温提到30度以上。一定要保证水温提高,不要看加热棒的温度刻度,自己买一个温度计真实测量一下。2、每天给鱼缸注射青霉素(200L水打4瓶80万单位的青霉素),连打三天。青霉素很便宜,在诊所就能买到。3、加盐:要加粗盐,千万别加什么海水晶之类的东西。...
  • 七彩检疫 内寄 外寄 腮寄大总结

    七彩检疫 内寄 外寄 腮寄大总结
    本人是个新手,初次养彩。说实话对彩了解的也不多 ,来彩板学习了2个星期,大有收获。对七彩用药及治疗了个总结,希望可以帮到和我一样的新手。废话不多说了,直接内容。 细菌性检疫。没说内外寄检疫 1,简单检疫: 下盐我是千分之3的量,温度控制在29-30度之间。 2,老三样检疫: 检疫的药量是:100公升水,大盐千分之三;盐酸土霉素精粉(兽药店有卖)5克,如果买不到精粉就用医药店片状的土霉素药片10粒(注意去掉糖衣膜);硫酸铜火柴头大2粒。检疫的时间我最少用5天,最长7天。检疫期间...
  • 最全小丑鱼图鉴,你认得几种?

    最全小丑鱼图鉴,你认得几种?
    小丑鱼是对 雀鲷 科海葵鱼亚科鱼类的俗称,因为脸上都有一条或两条白色条纹,好似京剧中的 丑角 而得名,是一种热带咸水鱼。已知有28种,一种来自棘颊雀鲷属(Premnas),其余来自 双锯鱼 属(Amphiprion)。小丑鱼与 海葵 有着密不可分的 共生关系 ,因此又称海葵鱼。那么,不同种类的小丑鱼,模样到底有啥不一样呢?那就请大家跟着我来一起认识小丑鱼吧!公子小丑公子小丑,海底总动员中Nimo父子的原型,曾经我也以为世上只有一种小丑鱼就是它了。黑边小丑黑边小丑幼鱼期和公子小...
  • 混养要注意!观赏鱼追着其他鱼咬,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混养要注意!观赏鱼追着其他鱼咬,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图文编辑丨小森 很有朋友在饲养观赏鱼时会追求一个好彩头而将几种观赏鱼,比如九龙至尊(9条龙鱼),五虎上将(印尼虎鱼, 金龙鱼, 银龙鱼, 魟鱼,泰虎鱼混养或者养5条虎鱼),龙飞凤舞(龙鱼和蝴蝶鲤)等等。 由于其品种众多,观赏鱼的性格、体型和习性不一,使得它们之间永远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战争,如果说我们的鱼缸里本来就有一些比较难缠的主,比如像十间、红尾皇冠、罗汉等不太适合混养的品种,那还是有情可原的。但是可以混养的品种却追着其他鱼儿跑,这又是为什么呢? 你知道引起这种现象有哪几种...
  • 阿卡西短鲷

    阿卡西短鲷
    阿卡西短鲷别名:七彩短鲷、单线彩凤鱼、阿卡西隐带里鱼。慈鲷科。阿卡西短鲷体侧由眼至尾柄有一条黑色纵带,在尾柄前端会有一个黑斑点,尾鳍呈矛状,外缘多为白色,上有V字型的斑纹,是南美短鲷花色最多的品种。只用阿卡西来界定这个物种是不够的,他们很多显然是不同的亚种,甚至是不同品种,已经发现不下六十多种的同类变异型品种。人工变异品种有:白尾、蓝尾、红尾等。不同地域颜色和图案都不相同阿卡西 短鲷,目前已发现60个变异品种。推荐水质:酸碱度范围:6.3±0.3(PH)硬度范围:7±3(DH...
关于本站
分享有用的养鱼知识和水族百科,网站内容较杂,建议关注我们的抖音和小红书账号“射手座爱养鱼”,获取更多精选养鱼知识。

抖音账号 小红书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