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所有的观赏鱼品种中,大家公认的最容易饲养和繁殖的小型观赏鱼,那就是迷你鹦鹉鱼了,而且在饲养迷你鹦鹉鱼的众多鱼友中,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鱼友,都能够轻松地把它们饲养到爆缸,饲养到自己看着就烦,以至于最后无法处理。
随着迷你鹦鹉鱼价格的回落,有越来越多的新鱼友们开始选择饲养迷你鹦鹉鱼,没繁殖过的,急切的期待着自己的鱼儿能够繁殖,但凡是繁殖过一两次的,几乎是以后再也不想去繁殖了,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能生了。
为什么迷你鹦鹉鱼如此容易繁殖,它们的适应能力太强悍了
那么,观赏鱼的品种有很多,繁殖力比迷你鹦鹉鱼强大的品种也有很多,我们比如说金鱼、孔雀鱼、红宝石、红尾皇冠、燕鱼、七彩、曼龙等,为什么就迷你鹦鹉鱼被称之为爆缸冠军呢,而其他的观赏鱼都不行?
原因就在于迷你鹦鹉鱼的饲养难度其实很低,它们对于鱼缸的水质和水温以及在食物上都不会有什么比较严格的要求,比如说水质,中性、弱碱、弱酸性都不会有大问题的,我的迷你鹦鹉鱼都是使用的井水饲养。
有的时候加入一棵沉木,可以使水质软化一些,有的时候干脆就是裸缸饲养,也没有见到它们有什么不良的反应。
再者就是水温问题,它们的繁殖温度在25度上下就可以轻松繁殖了,我的迷你鹦鹉鱼最低饲养温度在十五六度也可以活得下来。
它们对于食物也没有任何的挑剔,当然是较小的活鱼虫更好,对于鱼饲料也可以完全接受,甚至包括了幼鱼。
繁殖周期短,产卵率高,孵化率高
迷你鹦鹉鱼的性成熟时间大约是半年,它们是自己成对,一般的采用陶罐繁殖,假设我们投喂的比较好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保证一个月一窝的节奏,连续繁殖个三四窝,中间可能会有一两个月的停滞期。
但是即使如此,迷你鹦鹉鱼的产量也不低,每窝的产卵量都在二三百粒左右,小鱼苗在成鱼的看护下,基本上都能够成活,死亡率很低。
也就是说,不管迷你鹦鹉鱼的后代能够繁殖多少,至少可以保证它们基本上都能够活得下来,这就很厉害了。一旦接上头了,那就是一窝接着一窝的来,很快小鱼苗们又长大了,又到了该繁殖的年龄。
迷你鹦鹉鱼的护幼性非常之强悍
再者就是迷你鹦鹉鱼的护幼性很强,大鱼不轻易会摄食小鱼,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也说过,它们会想方设法的为自己的孩子创造避难场所,而且因为它们是采取在陶罐或者小花盆之类的掩体中繁殖,本身对于小鱼苗就是一个很大的保护。
在鱼苗孵化期间,根本不用主人去刻意管理,完全是大鱼自己全权负责。
它们会主动担负起鱼苗的孵化任务,雌雄双鱼轮换看护幼鱼,主动剔除掉白卵和繁殖场所的杂物,扇动鱼鳍为小鱼苗提供氧气,直至小鱼苗全部脱壳而出。
等到小鱼苗全部离开陶罐起水游动之后,大鱼绝对是小鱼苗们的坚决守护者,从它们开始发情,攻击力就会变得相当强悍了,哪怕是体型较大的燕鱼,它们也毫不畏惧。
它们还会给孩子们提前圈定活动的范围,一旦遇到有敌害出现,它们会迅速的把幼鱼们全部叼会到窝里,我也曾经仔细观察过,迷你鹦鹉鱼的成鱼,会时刻守护着幼鱼,几乎做到了24小时监护,它们只允许幼鱼在大鱼群中活动,一旦有离群太远的单独自由活动者,大鱼就会迅速让它回归到大部队。
哪怕是每天晚上临睡前,大鱼也是会进行如此的操作,把小鱼苗全部归位,可以说是不会丢下一兵一卒,因此来说,迷你鹦鹉鱼的小鱼苗存活率就很高,这是很多其他观赏鱼根本都做不到的一件事。
小鱼苗的投喂也很简单,即使不去孵化丰年虾也能成活
很多鱼友在观赏鱼的饲养和繁殖中,最为头疼的即使关于鱼苗的投喂问题,大部分观赏鱼的小鱼苗都需要合适的开口料,否则它们就很难存活下来,这可能是我们繁殖观赏鱼面对的最大难题。
而迷你鹦鹉鱼的小鱼苗投喂也很简单,如果愿意费事的,我们可以使用到蛋黄水、洄水或者孵化丰年虾来投喂这些鱼苗,而不愿意费劲的,我们可以直接把鱼饲料压碎了投喂给小鱼苗就可以,在我繁殖的迷你鹦鹉鱼时,前两窝我是直接投喂的小鱼虫,有时候也会投喂些蛋黄水,我发现大鱼只会摄食较大的鱼虫,而把小鱼虫刻意留给孩子们吃。
而到了第三窝,既没有鱼虫也没有蛋黄水了,我就把鱼饲料压碎了喂,这些小鱼苗还是可以活下来,只是生长的速度较慢,而我放置在室外的小鱼苗,它们可能连藻类也会摄食。
还有不少的鱼友反应,说是迷你鹦鹉鱼的大鱼会把鱼饲料咬碎了再去投喂小鱼,不过我是没有看到,可能是我观察不仔细,但是通过我自己的繁殖经验,我感觉有的迷你鹦鹉鱼应该能够做到。
为什么有些鱼友的迷你鹦鹉鱼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也有很多的鱼友前来询问,事实上在迷你鹦鹉鱼的繁殖中出现的很多情况,都是因为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到位,比如说鱼缸里饲养的密度过大,亲鱼感觉非常压抑或者害怕。
繁殖缸的空间过小,观赏鱼经常受到一定的惊吓,或者环境突变太大、灯光过强等等,基本上都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它们不会去配对或者繁殖,甚至于摄食小鱼苗。
当然了,有好的就一定会有坏的,有聪明的就一定会有傻子,这一点也是肯定的,并不是每一条迷你鹦鹉鱼都是那么聪明,也会有傻的见到小鱼就吃的情况出现,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也会有一开始不清楚之说,繁殖几窝之后就会有所好转,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有耐心去仔细分析和观察,总能够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