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迷你鹦鹉鱼成为公认的爆缸冠军,而其他观赏鱼就不行?

爱养鱼 2023-10-27 阅读:684 评论:0

  目前在所有的观赏鱼品种中,大家公认的最容易饲养和繁殖的小型观赏鱼,那就是迷你鹦鹉鱼了,而且在饲养迷你鹦鹉鱼的众多鱼友中,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鱼友,都能够轻松地把它们饲养到爆缸,饲养到自己看着就烦,以至于最后无法处理。

为什么迷你鹦鹉鱼成为公认的爆缸冠军,而其他观赏鱼就不行?

  随着迷你鹦鹉鱼价格的回落,有越来越多的新鱼友们开始选择饲养迷你鹦鹉鱼,没繁殖过的,急切的期待着自己的鱼儿能够繁殖,但凡是繁殖过一两次的,几乎是以后再也不想去繁殖了,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能生了。

  为什么迷你鹦鹉鱼如此容易繁殖,它们的适应能力太强悍了

  那么,观赏鱼的品种有很多,繁殖力比迷你鹦鹉鱼强大的品种也有很多,我们比如说金鱼孔雀鱼、红宝石、红尾皇冠、燕鱼、七彩、曼龙等,为什么就迷你鹦鹉鱼被称之为爆缸冠军呢,而其他的观赏鱼都不行?

  原因就在于迷你鹦鹉鱼的饲养难度其实很低,它们对于鱼缸的水质和水温以及在食物上都不会有什么比较严格的要求,比如说水质,中性、弱碱、弱酸性都不会有大问题的,我的迷你鹦鹉鱼都是使用的井水饲养。

  有的时候加入一棵沉木,可以使水质软化一些,有的时候干脆就是裸缸饲养,也没有见到它们有什么不良的反应。

为什么迷你鹦鹉鱼成为公认的爆缸冠军,而其他观赏鱼就不行?

  再者就是水温问题,它们的繁殖温度在25度上下就可以轻松繁殖了,我的迷你鹦鹉鱼最低饲养温度在十五六度也可以活得下来。

  它们对于食物也没有任何的挑剔,当然是较小的活鱼虫更好,对于鱼饲料也可以完全接受,甚至包括了幼鱼。

  繁殖周期短,产卵率高,孵化率高

  迷你鹦鹉鱼的性成熟时间大约是半年,它们是自己成对,一般的采用陶罐繁殖,假设我们投喂的比较好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保证一个月一窝的节奏,连续繁殖个三四窝,中间可能会有一两个月的停滞期。

  但是即使如此,迷你鹦鹉鱼的产量也不低,每窝的产卵量都在二三百粒左右,小鱼苗在成鱼的看护下,基本上都能够成活,死亡率很低。

为什么迷你鹦鹉鱼成为公认的爆缸冠军,而其他观赏鱼就不行?

  也就是说,不管迷你鹦鹉鱼的后代能够繁殖多少,至少可以保证它们基本上都能够活得下来,这就很厉害了。一旦接上头了,那就是一窝接着一窝的来,很快小鱼苗们又长大了,又到了该繁殖的年龄。

  迷你鹦鹉鱼的护幼性非常之强悍

  再者就是迷你鹦鹉鱼的护幼性很强,大鱼不轻易会摄食小鱼,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也说过,它们会想方设法的为自己的孩子创造避难场所,而且因为它们是采取在陶罐或者小花盆之类的掩体中繁殖,本身对于小鱼苗就是一个很大的保护。

  在鱼苗孵化期间,根本不用主人去刻意管理,完全是大鱼自己全权负责。

  它们会主动担负起鱼苗的孵化任务,雌雄双鱼轮换看护幼鱼,主动剔除掉白卵和繁殖场所的杂物,扇动鱼鳍为小鱼苗提供氧气,直至小鱼苗全部脱壳而出。

为什么迷你鹦鹉鱼成为公认的爆缸冠军,而其他观赏鱼就不行?

  等到小鱼苗全部离开陶罐起水游动之后,大鱼绝对是小鱼苗们的坚决守护者,从它们开始发情,攻击力就会变得相当强悍了,哪怕是体型较大的燕鱼,它们也毫不畏惧。

  它们还会给孩子们提前圈定活动的范围,一旦遇到有敌害出现,它们会迅速的把幼鱼们全部叼会到窝里,我也曾经仔细观察过,迷你鹦鹉鱼的成鱼,会时刻守护着幼鱼,几乎做到了24小时监护,它们只允许幼鱼在大鱼群中活动,一旦有离群太远的单独自由活动者,大鱼就会迅速让它回归到大部队。

  哪怕是每天晚上临睡前,大鱼也是会进行如此的操作,把小鱼苗全部归位,可以说是不会丢下一兵一卒,因此来说,迷你鹦鹉鱼的小鱼苗存活率就很高,这是很多其他观赏鱼根本都做不到的一件事。

  小鱼苗的投喂也很简单,即使不去孵化丰年虾也能成活

  很多鱼友在观赏鱼的饲养和繁殖中,最为头疼的即使关于鱼苗的投喂问题,大部分观赏鱼的小鱼苗都需要合适的开口料,否则它们就很难存活下来,这可能是我们繁殖观赏鱼面对的最大难题。

  而迷你鹦鹉鱼的小鱼苗投喂也很简单,如果愿意费事的,我们可以使用到蛋黄水、洄水或者孵化丰年虾来投喂这些鱼苗,而不愿意费劲的,我们可以直接把鱼饲料压碎了投喂给小鱼苗就可以,在我繁殖的迷你鹦鹉鱼时,前两窝我是直接投喂的小鱼虫,有时候也会投喂些蛋黄水,我发现大鱼只会摄食较大的鱼虫,而把小鱼虫刻意留给孩子们吃。

为什么迷你鹦鹉鱼成为公认的爆缸冠军,而其他观赏鱼就不行?

  而到了第三窝,既没有鱼虫也没有蛋黄水了,我就把鱼饲料压碎了喂,这些小鱼苗还是可以活下来,只是生长的速度较慢,而我放置在室外的小鱼苗,它们可能连藻类也会摄食。

  还有不少的鱼友反应,说是迷你鹦鹉鱼的大鱼会把鱼饲料咬碎了再去投喂小鱼,不过我是没有看到,可能是我观察不仔细,但是通过我自己的繁殖经验,我感觉有的迷你鹦鹉鱼应该能够做到。

  为什么有些鱼友的迷你鹦鹉鱼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也有很多的鱼友前来询问,事实上在迷你鹦鹉鱼的繁殖中出现的很多情况,都是因为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到位,比如说鱼缸里饲养的密度过大,亲鱼感觉非常压抑或者害怕。

  繁殖缸的空间过小,观赏鱼经常受到一定的惊吓,或者环境突变太大、灯光过强等等,基本上都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它们不会去配对或者繁殖,甚至于摄食小鱼苗。

  当然了,有好的就一定会有坏的,有聪明的就一定会有傻子,这一点也是肯定的,并不是每一条迷你鹦鹉鱼都是那么聪明,也会有傻的见到小鱼就吃的情况出现,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也会有一开始不清楚之说,繁殖几窝之后就会有所好转,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有耐心去仔细分析和观察,总能够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罗汉鱼入缸多久适应,入缸后怎么互动

    罗汉鱼入缸多久适应,入缸后怎么互动
    一、罗汉鱼入缸多久适应罗汉鱼入缸后具体多久才能适应,是要看它们的性格来判断的。一般来说,性格比较活泼的罗汉鱼,适应能力就比较强,入缸后3-5天就可以适应。如果是适应能力不强的罗汉鱼,需要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大约要1-2个周。另外,罗汉鱼的适应时间和饲养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饲养的环境比较舒适,而且周围也都比较安静的话,那罗汉鱼所需要的时间也会短一些。如果环境较差或罗汉鱼入缸后受到惊吓,那它们适应的时间就会延长。罗汉鱼入缸后的2-3天先不要喂食,也不要开灯,3天以后可以少量喂...
  •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一、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是鱼水霉病的主要特征,水霉病是水族生物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白毛病、肤霉病,这种疾病通常都发生在水族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的时候。治疗方法:1、把水温提到30度以上。一定要保证水温提高,不要看加热棒的温度刻度,自己买一个温度计真实测量一下。2、每天给鱼缸注射青霉素(200L水打4瓶80万单位的青霉素),连打三天。青霉素很便宜,在诊所就能买到。3、加盐:要加粗盐,千万别加什么海水晶之类的东西。...
  • 孔雀鱼为什么会从鱼缸里蹦出来

    孔雀鱼为什么会从鱼缸里蹦出来
    孔雀鱼(详情介绍) 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原生的孔雀鱼拥有多种的色彩花样,所以也被大家称为彩虹鱼。如今已经是风靡全球的观赏鱼了。因为它美丽的外表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不少人在在饲养孔雀鱼的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孔雀鱼会跳缸。孔雀鱼为什么会跳缸呢?我们要对症下药,找出孔雀鱼跳缸的原因,下面就跟着波奇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孔雀鱼虽然性情温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但是对于环境的变化却十分敏感。当鱼缸中的水质环境标准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刺激到敏感的孔雀鱼,而它做出的...
  • 泰国斗鱼是冷水鱼吗,可以冷水养吗

    泰国斗鱼是冷水鱼吗,可以冷水养吗
    不可以 泰国斗鱼原产于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的泰国,所以算是热带鱼并非是冷水鱼。它们喜欢的水温是22-24℃,能够承受的最低水温为20℃。如果水温再低,它们的生长速度会明显降低,活力会大不如前,而且抵抗力也会下降,变得容易生病。在冬季时,应注意保暖。如有必要,可以在鱼缸中安装加热棒维持水温。一、泰国斗鱼是冷水鱼吗 泰国斗鱼并不是冷水鱼,而是热带鱼,喜欢的水温是22-24℃。它们原产于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的泰国,所以它们算是热带鱼并非是冷水鱼。 二、泰国斗鱼可以冷水养吗 泰...
  • 七彩检疫 内寄 外寄 腮寄大总结

    七彩检疫 内寄 外寄 腮寄大总结
    本人是个新手,初次养彩。说实话对彩了解的也不多 ,来彩板学习了2个星期,大有收获。对七彩用药及治疗了个总结,希望可以帮到和我一样的新手。废话不多说了,直接内容。 细菌性检疫。没说内外寄检疫 1,简单检疫: 下盐我是千分之3的量,温度控制在29-30度之间。 2,老三样检疫: 检疫的药量是:100公升水,大盐千分之三;盐酸土霉素精粉(兽药店有卖)5克,如果买不到精粉就用医药店片状的土霉素药片10粒(注意去掉糖衣膜);硫酸铜火柴头大2粒。检疫的时间我最少用5天,最长7天。检疫期间...
关于本站
分享有用的养鱼知识和水族百科,网站内容较杂,建议关注我们的抖音和小红书账号“射手座爱养鱼”,获取更多精选养鱼知识。

抖音账号 小红书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