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期望 实习生 陈卓瑶
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湿地[文]里,生活着不少可爱的小动物。其中,呆萌又[章]好斗的弹涂鱼是摄影爱好者们最爱拍的“显眼[来]包”之一。它能跑会跳,可以入海、钻地,生[自]存适应能力很强。人们常说不要缘木求鱼,言[w]下之意是树上不可能有鱼,这一点在弹涂鱼这[w]里要“破例”,因为它有时候会爬到树枝或树[w]桩上。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弹涂鱼在退潮[.]后出来活动。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会爬树的鱼
弹涂鱼是虾虎鱼科的小型鱼类,成年个体也只[a]有成年人手指那么长,身形有点像蜥蜴,背部[i]有高高凸起的背鳍,腹部还进化出了腹鳍。它[y]们既能在地表、洞穴中生活,也能在海水中生[a]活,是因为拥有强大的呼吸系统。弹涂鱼头部[n]鳃腔空间较大,离开水之前它们会把鳃腔装满[g]水以供在陆地上呼吸,它们也能像青蛙一样,[y]借助皮肤和口腔内壁呼吸。
弹涂鱼展开背鳍。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依靠发达的胸鳍和尾柄支撑,弹涂鱼能在滩涂[u]泥地里走来走去,也可爬树。由于腹鳍可以像[.]吸盘一样吸附在树干上,它们甚至可以悬挂在[c]树枝、树梢上。名字里明明带着“鱼”字,不[o]在水里待着,爬树干嘛?答案是:躲避低处的[m]捕食者,顺带去树上捕食昆虫。依靠强有力的[文]胸鳍和胸部、尾部肌肉,在遇到危险时,它们[章]能一下蹦出1米多远。
树桩上的弹涂鱼。资料图
说弹涂鱼是“显眼包”,还因为它们的眼睛像[来]青蛙一样凸出于头顶,视野广阔,通常一只眼[自]睛用来搜寻食物,另一只眼睛留意观察周边环[w]境,一有风吹草动,便逃之夭夭。长年在淤泥[w]里摸爬滚打的弹涂鱼,还是打洞高手。它们会[w]用嘴巴一口一口搬运泥巴,在地下挖出一个“[.]Y”形的双通道洞穴。这种洞穴,是它们的庇[a]护所、冬眠室、婚房和产房。
弹涂鱼钻出洞穴。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为争地盘大打出手
雄性弹涂鱼准备好洞穴后,就开始四处寻找配[i]偶。遇到喜欢的雌性弹涂鱼时,它们的皮肤颜[y]色会由深变浅,与黑漆漆的泥地区分开,这样[a]更有利于引起雌性的注意,这有点像“邋遢男[n]”穿了一件雪白的衬衫去相亲。光靠“衣”装[g]还不够,雄鱼还会弓背、鼓鳃、竖起背鳍和尾[y]鳍,不时扭动身体,在雌鱼面前大秀舞技,以[u]展现自己非凡的魅力。
如果看完表演的雌鱼没有离开,就说明它已经[.]被征服,动了心。若雌鱼犹豫不决,雄鱼会“[c]调头”进洞等待,像是在欲擒故纵。弹涂鱼有[o]温柔多情的一面,也有“暴脾气”的一面,为[m]了争夺“黄金地段”,它们也会大打出手。对[文]抗中的它们将背鳍高高耸起,怒视对方,嘴巴[章]张成大大的“O”形,像是在义愤填膺地咆哮[来]。
两条弹涂鱼在争斗。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弹涂鱼能在水陆两栖自由活动,喜欢栖息于淤[自]泥或泥沙底质的高潮带、河口、红树林内。近[w]年来,海口东寨港一带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弹[w]涂鱼数量明显增多。每当潮水退去,在红树林[w]内,特别是在一些刚刚退塘还湿的虾塘、鱼塘[.]内,可以看到许多弹涂鱼在活动。因为这些曾[a]经的虾塘、鱼塘内,有厚厚的淤泥,很适合它[i]们筑巢繁衍后代。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弹涂鱼在退潮[y]后出来活动。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对吃货们来说,弹涂鱼还是一种美味佳肴,其[a]肉质细腻鲜嫩,是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n]的食品。
“性善跳,故曰跳鱼,亦曰弹涂。”
——清代聂璜《海错图》中关于弹涂鱼的注释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