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这种小手指大小的斑马鱼,竟然是人类药物筛选的秘密武器

爱养鱼 2025-02-15 阅读:91 评论:0

斑马鱼

在花鸟鱼虫市场常见到一种小手指大小的观赏[文]鱼,体侧有5条延伸至尾部的水平蓝色条纹,[章]因而得名斑马鱼。这种小型热带淡水鱼,原产[来]于印度东部和孟加拉国。你可不要小看这种玲[自]珑纤细的小鱼儿,它们竟然会帮人类筛选药物[w]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俄勒冈大学的著名遗[w]传学家G.Streisinger试图寻找[w]一种适于研究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工具,[.]他注意到了宠物商店里漂亮的斑马鱼。作为实[a]验动物,斑马鱼有很多优势。它体型小,成鱼[i]只有3-5厘米,实验成本低;四季产卵,又[y]发育迅速,3个月即达性成熟;同时,斑马鱼[a]的胚胎在母体外受精和发育,非常便于在显微[n]镜下做细微观察或开展遗传操作。更有趣的是[g],斑马鱼的胚胎在早期是透明的,因此应用不[y]同荧光蛋白作为标记可以对各组织器官的发育[u],甚至单细胞水平的生物学过程进行活体观察[.]

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肝脏和用绿色荧光蛋白标[c]记胰脏的转基因斑马鱼活体胚胎

由于这些优点,斑马鱼旋即得到了众多生物学[o]家的关注和青睐。上世纪90年代,诺贝尔医[m]学生理学奖得主、德国马普研究所C.Nüs[文]slein-Volhard教授将自己的研[章]究兴趣从果蝇调整至斑马鱼,并与美国波士顿[来]的发育生物学家M.Fishman和W. Driever的研究小组合作,使用乙烷基[自]亚硝基脲(ENU)对斑马鱼基因组进行随机[w]诱变,通过观察子代表型筛选出数千种斑马鱼[w]基因突变品系。1996年12月,美国《发[w]育生物学报》以专刊的形式,整期刊载了这次[.]大规模筛选实验的研究成果,从此奠定了斑马[a]鱼作为模式动物的坚实地位。

模式动物是指那些被生物科学领域广泛认同和[i]使用、通过较深入的研究实现了标准化的实验[y]动物物种。比起经典模式动物,例如果蝇和小[a]鼠,斑马鱼成为模式动物的时间只有短短20[n]多年,但这期间以斑马鱼为实验材料的研究发[g]展最为迅速,研究体量扩展了近20倍。

随着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研究人员对[y]斑马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斑马鱼基因组和人[u]类基因组的相似度非常高,其中82%的人类[.]疾病相关基因都可以在斑马鱼中找到同源基因[c]。因此,斑马鱼又成为构建各种人类疾病模型[o]的强大工具。例如,斑马鱼的很多组织器官包[m]括尾鳍和心肌都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果用[文]荧光蛋白对组织器官进行标记,就可以高效的[章]观察到损伤修复在活体中进行的全过程,成为[来]研究这一过程的最有力工具。有实验室就利用[自]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因子[w]——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以此观察斑马鱼尾[w]鳍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免疫细胞的活动。[w]

同时,由于斑马鱼胚胎很小,可以用数以千计[.]的胚胎进行平行试验,进行高通量的药物筛选[a](同一时间平行检测大批量的候选药物),而[i]用小鼠等试验动物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人们[y]把大量尾部损伤的小小斑马鱼胚胎放入96孔[a]板内,用不同的药物处理,观察斑马鱼尾部修[n]复情况的差异,对2000种化合物进行筛选[g],结果发现中药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II[y]A对炎症后的组织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

针对损伤修复过程的斑马鱼药物筛选模型

左上图是3天龄的斑马鱼胚胎,其上星星点点[u]的荧光信号是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中性粒细胞[.]。由于胚胎很小,可以把每3个胚胎一组放入[c]96孔板中,每个孔加入一种不同的药物进行[o]处理。斑马鱼的尾部受损之后,中性粒细胞会[m]在尾部聚集,观察到尾部一个突出的亮点。如[文]果损伤修复过程顺利,这个信号就会很快消失[章]。通过观察这一过程,可以对不同药物对损伤[来]修复过程的作用做出判断。(图片引用自Ro[自]bertson et al.,2014,略有修改)

中国的斑马鱼研究始于上世纪末,在近20年[w]中发展迅猛,研究方向涉及遗传学、发育生物[w]学、神经生物学、肿瘤学、再生生物学、鱼类[w]生理学、水产育种学、环境生物学、毒理学、[.]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研发等方方面面。200[a]1年至2016年,我国以斑马鱼为研究材料[i]发表的科研论文总数占全世界同类文章的比重[y],由1.8%迅速提高到23.1%,已成为[a]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斑马鱼研究大国。

中国斑马鱼研究的迅猛发展

图中显示在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全球斑马[n]鱼研究论文及中国斑马鱼研究论文的情况。灰[g]色部分显示全球斑马鱼论文的总量,黑色部分[y]是中国斑马鱼研究论文的占比。从中可以看出[u],中国斑马鱼研究在全球论文总量的占比逐年[.]增加。

顺应这种发展需要,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c]院的支持下,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Chin[o]aZebrafish Resource Center,)于2012年10月在中国[m]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中心的[文]主要任务是收集、创制、保藏、分享斑马鱼转[章]基因和突变品系等相关资源,为中国、亚洲乃[来]至全球的斑马鱼研究领域提供斑马鱼资源和技[自]术服务。经过近5年的建设,中心已成为国际[w]学术界公认的全球三大斑马鱼资源库之一。

与其它经典的模式动物相比,斑马鱼的应用历史并不长,但斑马鱼研究领域的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极为广阔。在全球范围内,系统开发和利用斑马鱼资源已经成为各国追逐的科研热点之一。我国的斑马鱼研究在近20年间已取得傲人成绩。对斑马鱼研究资源的开发、保藏和利用持续增加投入,将使我国在此领域进一步占领国际制高点,从而大大推动以斑马鱼为模式的生命、健康、环境、水产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罗汉鱼入缸多久适应,入缸后怎么互动

    罗汉鱼入缸多久适应,入缸后怎么互动
    一、罗汉鱼入缸多久适应罗汉鱼入缸后具体多久才能适应,是要看它们的性格来判断的。一般来说,性格比较活泼的罗汉鱼,适应能力就比较强,入缸后3-5天就可以适应。如果是适应能力不强的罗汉鱼,需要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大约要1-2个周。另外,罗汉鱼的适应时间和饲养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饲养的环境比较舒适,而且周围也都比较安静的话,那罗汉鱼所需要的时间也会短一些。如果环境较差或罗汉鱼入缸后受到惊吓,那它们适应的时间就会延长。罗汉鱼入缸后的2-3天先不要喂食,也不要开灯,3天以后可以少量喂...
  •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一、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是鱼水霉病的主要特征,水霉病是水族生物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白毛病、肤霉病,这种疾病通常都发生在水族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的时候。治疗方法:1、把水温提到30度以上。一定要保证水温提高,不要看加热棒的温度刻度,自己买一个温度计真实测量一下。2、每天给鱼缸注射青霉素(200L水打4瓶80万单位的青霉素),连打三天。青霉素很便宜,在诊所就能买到。3、加盐:要加粗盐,千万别加什么海水晶之类的东西。...
  • 孔雀鱼为什么会从鱼缸里蹦出来

    孔雀鱼为什么会从鱼缸里蹦出来
    孔雀鱼(详情介绍) 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原生的孔雀鱼拥有多种的色彩花样,所以也被大家称为彩虹鱼。如今已经是风靡全球的观赏鱼了。因为它美丽的外表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不少人在在饲养孔雀鱼的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孔雀鱼会跳缸。孔雀鱼为什么会跳缸呢?我们要对症下药,找出孔雀鱼跳缸的原因,下面就跟着波奇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孔雀鱼虽然性情温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但是对于环境的变化却十分敏感。当鱼缸中的水质环境标准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刺激到敏感的孔雀鱼,而它做出的...
  • 泰国斗鱼是冷水鱼吗,可以冷水养吗

    泰国斗鱼是冷水鱼吗,可以冷水养吗
    不可以 泰国斗鱼原产于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的泰国,所以算是热带鱼并非是冷水鱼。它们喜欢的水温是22-24℃,能够承受的最低水温为20℃。如果水温再低,它们的生长速度会明显降低,活力会大不如前,而且抵抗力也会下降,变得容易生病。在冬季时,应注意保暖。如有必要,可以在鱼缸中安装加热棒维持水温。一、泰国斗鱼是冷水鱼吗 泰国斗鱼并不是冷水鱼,而是热带鱼,喜欢的水温是22-24℃。它们原产于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的泰国,所以它们算是热带鱼并非是冷水鱼。 二、泰国斗鱼可以冷水养吗 泰...
  • 七彩检疫 内寄 外寄 腮寄大总结

    七彩检疫 内寄 外寄 腮寄大总结
    本人是个新手,初次养彩。说实话对彩了解的也不多 ,来彩板学习了2个星期,大有收获。对七彩用药及治疗了个总结,希望可以帮到和我一样的新手。废话不多说了,直接内容。 细菌性检疫。没说内外寄检疫 1,简单检疫: 下盐我是千分之3的量,温度控制在29-30度之间。 2,老三样检疫: 检疫的药量是:100公升水,大盐千分之三;盐酸土霉素精粉(兽药店有卖)5克,如果买不到精粉就用医药店片状的土霉素药片10粒(注意去掉糖衣膜);硫酸铜火柴头大2粒。检疫的时间我最少用5天,最长7天。检疫期间...
关于本站
分享有用的养鱼知识和水族百科,网站内容较杂,建议关注我们的抖音和小红书账号“射手座爱养鱼”,获取更多精选养鱼知识。

抖音账号 小红书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