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在通话中被老学究尊长教导了一番,还[文]在批评我不够严谨,乱用词汇。对于老前辈的[章]指正,我心悦诚服的接受。巧的是今天和鸟总[来](鸟人)见面又谈及同样的话题(词汇),有[自]些感慨,于是简单的随笔写写。而这个词汇就[w]是“原生鱼”。
大概十四年前,那时候对中国原生鱼还没有现[w]在这样在民间引发一定的关注量,而中国学界[w]的研究者们一般都称为“本土鱼”或者“土著[.]鱼”,因为按照英语用词“Native”在[a]词典正规翻译,词条的意思就是,本土的土著[i]的,本土物种等。并没有“原生”两个字的意[y]思里面。而“原生”两字在当时的翻译中有自[a]己的特定注解。
两江中国当时开设的讨论区,我记得好像也叫[n]“本土鱼讨论区”,还是“鸟总”坚持叫“原[g]生”,他崇拜者多,所以大家也跟着叫,久而[y]久之就没有人叫“本土鱼”了,这里面我最欣[u]赏的和敬佩的好朋友@FanofLife([.]李帆),他天生就是学者气质,他非常严谨的[c]指出应该还是按学界要求来。当时我依稀记得[o]还有些讨论。
我个人没什么学术,就觉得“原生鱼”三字好[m]听些,比“Native”翻译过来的“本土[文]”“土著”洋气了很多。我自身也不严谨,我[章]看大部分核心好朋友包括现在出名的@开水族[来]馆的生物男 都没提出什么意见,于是就选用了“原生鱼”[自]彻底放弃了“本土鱼”这个词汇,不但讨论区[w]改,连整个对外名称也都改了,“两江中国”[w]于是正式命名为“两江中国原生”。
但问题也随着之涌现,大概十年前,由于宣传[w]需要,要把名字翻译成英文,翻译了半天,在[.]高校的英语老师(非鱼类专业),叫嚷着“原[a]生鱼”这三个字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翻译,因为[i]工具书里的解释,给她带来极大的困扰。不但[y]如此很多相识的学者也提出了异议。
我记得两位学者好朋友也是学界前辈,西大水[a]产系的郑曙明主任和吴青教授,在若干年前第[n]一次见面时,就谈到这个话题问我:为什么叫[g]“原生鱼”?我也是支支吾吾的解释了半天。[y]
解释,归解释,但路还要继续。
一直到2013年,@开水族馆的生物男,@[u]FanofLife等一干好朋友,第一次组[.]队参加全国专业的鱼类青年学者论坛,会议期[c]间还有讨论,但讨论归讨论,会议参加身份用[o]的就是“两江中国原生”至此“原生”二字也[m]算第一次出现在全国专业的鱼类学术论坛上。[文]
时间继续推移,直到2015年出版《中国原[章]生观赏鱼图鉴》时,郑曙明主任和吴青教授慎[来]重考虑后,也征求了我的意见。大胆采用了([自]原生+鱼)这个词汇组合,英文名依旧沿用了[w]“Native”,但(原生鱼)的学术词汇[w]概念,我印象中应该是在学界正规出版物中得[w]到第一次的正式确认。
我英语是坨狗屎!我查了下,也许没查对。好[.]像现在在线更新翻译里查“原生”已经有了“[a]Native”的翻译,但好像工具书里倒查[i]“Native”的中文翻译,依旧没有“原[y]生”的明确注解。但我想现在“原生鱼”概念[a]已经得到公认,工具书里词条注解的更新,只[n]是迟早的事。
今天,通电话,会鸟总,分别都谈到了“原生[g]鱼”这个词汇,觉得有感触就把过往记录了下[y]来,希望大家愿意看就当玩,不喜欢的,就当[u]狗屁扔一边就好。只是说到这个词汇时,面对[.]都已近中年的鸟总和我自己,比较感慨,时光[c]荏苒,一晃眼十几年就这么过去了... ...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