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新物种!珠鳍爬岩鳅和绿斑爬岩鳅如何被发现的?

爱养鱼 2025-02-13 阅读:107 评论:0

图说:绿斑爬岩鳅活体照 陈浩骏 摄

图说:珠鳍爬岩鳅活体照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动物[文]学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发表最新研究[章]成果。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唐文乔教授研究团[来]队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等分析方法,[自]发现并命名两个鱼类新物种,分别为珠鳍爬岩[w]鳅和绿斑爬岩鳅。两物种目前仅分布于中国广[w]西中部至云南西部地区的山溪中,是中国特有[w]鱼类。

基因测序鉴定“绿斑马”

我国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水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栖息着许多特有鱼类,是鱼类多样性最丰[a]富的地区之一。

“两年前,几名鱼类爱好者在野外游玩时,在[i]山溪中发现了一种长相奇特的鱼类,它像圆盘[y]一样吸附在石头上,身体呈深绿色,有着斑马[a]一样的黑色条纹。他们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博士[n]生陈敬琛,立刻引起他的兴趣。”唐文乔讲起[g]论文的缘起,“其实这两年,得到这一信息的[y]并不仅是我们科研团队,因为颜色好看、形态[u]有趣,也吸引了一些观赏鱼爱好者的目光。很[.]快,就有人到野外专门采集这种鱼,当成观赏[c]原生鱼售卖。渐渐地,它也有了一个形象的俗[o]名——‘绿斑马’。”

图说:绿斑爬岩鳅各发育阶段 受访者供图(下同)

为了搞清楚它的真实身份,唐文乔教授团队动[m]身前往,开展实地调查。跋山涉水,团队来到[文]了最初的发现地,一段环境优美的山涧溪流。[章]团队人员使用手抄网采集标本,带回了学校的[来]实验室,对其进行拍摄与形态学测量,并提取[自]了它的DNA。

团队人员对其进行测序后发现,这里的“绿斑[w]马”与已知最接近物种的遗传距离达到5.2[w]0%(一种用来衡量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不同[w]群体之间遗传分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远超同[.]类群多数已知物种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形态[a]学证据和DNA分子遗传学证据已经可以证明[i],“绿斑马”是新物种。团队借用了爱好者们[y]对它的昵称,将这个物种命名为“绿斑爬岩鳅[a]”。

团队的研究并没有止步于此,为了进一步了解[n]其分布范围和种群生存状况,团队决定进行更[g]大范围的调查。

意外观察新物种“珍珠”

在调查“绿斑马”其他栖息地的过程中,团队[y]发现,在云南和广西交界的地区,生活着一群[u]形态类似秉氏爬岩鳅的鱼类,但它们的胸鳍上[.]有一串串“珍珠”一样的颗粒,而其他地区的[c]种群并没有这一特征。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o]种群尾柄较为短粗,胸腹鳍形成的“吸盘”较[m]小。

图说:珠鳍爬岩鳅各发育阶段

“当时,我们团队成员就提出了疑问,这会不[文]会又是一个新的物种呢?而后将标本带回实验[章]室后,同样进行了DNA测序分析,发现这一[来]物种与秉氏爬岩鳅的最小遗传距离竟达到11[自].15%。”唐文乔解释,遗传分化程度已经[w]非常高了,接近属的分化水平,团队成员都感[w]到震惊。根据胸鳍前6-9根鳍条上存在“珍[w]珠”这一关键特征,团队将其命名为“珠鳍爬[.]岩鳅”。

“此次新发现的珠鳍爬岩鳅和绿斑爬岩鳅都隶[a]属于鲤形目腹吸鳅科爬岩鳅属,形态学和分子[i]系统发育学均显示,两物种与爬岩鳅属其他物[y]种区别显著。”唐文乔解释,常见的淡水鱼类[a]都呈纺锤形或者侧扁型,比如鲤鱼、武昌鱼,[n]而这次新发现的两物种身体呈平扁形,这在淡[g]水鱼类中较为少见。从身体结构上来看,它们[y]的头部和胸腹部扁平,胸腹鳍延长,身体特化[u]为“吸盘状”。这种特化结构可以将自身牢牢[.]吸附在石块上,不被水流冲走,因此又被称为[c]“吸鳅”。

图说:珠鳍爬岩鳅生存地环境

或可作为环境指示生物

“新物种由于身体结构特化,无法像正常鱼类[o]那样,通过口的张开和闭合方式从水中获得足[m]够的氧气。必须生活在含氧量高,水流湍急的[文]地方,对水质要求极高。它们会吸附在水流湍[章]急的岩石上,高频率抬头,让快速流动的水通[来]过口部,再从鳃流出,来获得足够的氧气。”[自]

研究还解决了爬岩鳅属部分类群长期存在的物[w]种混淆问题,为科研、生态保护工作者以及自[w]然爱好者们提供了新的分类学检索方法。

博士生陈敬琛介绍,珠鳍爬岩鳅和绿斑爬岩鳅[w]大多生活在流速较快的,高含氧量的小型河流[.]。一旦水流过缓或停滞,它们便很难生存。它[a]们对污染的耐受能力很低,如果一个地方生活[i]着这些物种,意味着这里水质很好。“此次我[y]们发现,这些物种的河段,都是水质清冽且没[a]有污染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还有很多蜉蝣、[n]蜻蜓、石蛾等昆虫的幼虫。”

“目前,两物种仅分布于广西南宁,百色,云[g]南文山等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物种。这些奇特[y]可爱的小鱼,受到国内外爱好者的喜爱和关注[u],我们应该保护好它们。”唐文乔指出。这些[.]鱼类目前最大的威胁是栖息地的减少,很容易[c]发生区域性灭绝,但保护这些物种也并非难事[o]

“我们对河流进行开发改造时,应当保留一段[m]河流的原始状态,具备一定的流速,维持其原[文]本的底质,作为这些物种的庇护所。”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通讯员 徐凌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罗汉鱼入缸多久适应,入缸后怎么互动

    罗汉鱼入缸多久适应,入缸后怎么互动
    一、罗汉鱼入缸多久适应罗汉鱼入缸后具体多久才能适应,是要看它们的性格来判断的。一般来说,性格比较活泼的罗汉鱼,适应能力就比较强,入缸后3-5天就可以适应。如果是适应能力不强的罗汉鱼,需要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大约要1-2个周。另外,罗汉鱼的适应时间和饲养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饲养的环境比较舒适,而且周围也都比较安静的话,那罗汉鱼所需要的时间也会短一些。如果环境较差或罗汉鱼入缸后受到惊吓,那它们适应的时间就会延长。罗汉鱼入缸后的2-3天先不要喂食,也不要开灯,3天以后可以少量喂...
  •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一、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是鱼水霉病的主要特征,水霉病是水族生物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白毛病、肤霉病,这种疾病通常都发生在水族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的时候。治疗方法:1、把水温提到30度以上。一定要保证水温提高,不要看加热棒的温度刻度,自己买一个温度计真实测量一下。2、每天给鱼缸注射青霉素(200L水打4瓶80万单位的青霉素),连打三天。青霉素很便宜,在诊所就能买到。3、加盐:要加粗盐,千万别加什么海水晶之类的东西。...
  • 孔雀鱼为什么会从鱼缸里蹦出来

    孔雀鱼为什么会从鱼缸里蹦出来
    孔雀鱼(详情介绍) 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原生的孔雀鱼拥有多种的色彩花样,所以也被大家称为彩虹鱼。如今已经是风靡全球的观赏鱼了。因为它美丽的外表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不少人在在饲养孔雀鱼的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孔雀鱼会跳缸。孔雀鱼为什么会跳缸呢?我们要对症下药,找出孔雀鱼跳缸的原因,下面就跟着波奇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孔雀鱼虽然性情温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但是对于环境的变化却十分敏感。当鱼缸中的水质环境标准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刺激到敏感的孔雀鱼,而它做出的...
  • 泰国斗鱼是冷水鱼吗,可以冷水养吗

    泰国斗鱼是冷水鱼吗,可以冷水养吗
    不可以 泰国斗鱼原产于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的泰国,所以算是热带鱼并非是冷水鱼。它们喜欢的水温是22-24℃,能够承受的最低水温为20℃。如果水温再低,它们的生长速度会明显降低,活力会大不如前,而且抵抗力也会下降,变得容易生病。在冬季时,应注意保暖。如有必要,可以在鱼缸中安装加热棒维持水温。一、泰国斗鱼是冷水鱼吗 泰国斗鱼并不是冷水鱼,而是热带鱼,喜欢的水温是22-24℃。它们原产于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的泰国,所以它们算是热带鱼并非是冷水鱼。 二、泰国斗鱼可以冷水养吗 泰...
  • 七彩检疫 内寄 外寄 腮寄大总结

    七彩检疫 内寄 外寄 腮寄大总结
    本人是个新手,初次养彩。说实话对彩了解的也不多 ,来彩板学习了2个星期,大有收获。对七彩用药及治疗了个总结,希望可以帮到和我一样的新手。废话不多说了,直接内容。 细菌性检疫。没说内外寄检疫 1,简单检疫: 下盐我是千分之3的量,温度控制在29-30度之间。 2,老三样检疫: 检疫的药量是:100公升水,大盐千分之三;盐酸土霉素精粉(兽药店有卖)5克,如果买不到精粉就用医药店片状的土霉素药片10粒(注意去掉糖衣膜);硫酸铜火柴头大2粒。检疫的时间我最少用5天,最长7天。检疫期间...
关于本站
分享有用的养鱼知识和水族百科,网站内容较杂,建议关注我们的抖音和小红书账号“射手座爱养鱼”,获取更多精选养鱼知识。

抖音账号 小红书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