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高发期再度来临,看到很多鱼友还是手忙脚乱乱投医,特此收集一篇学术准确性较高的白点病文章来再次普及。与前面《》配合阅读。
白点病,严谨的术语表述是小瓜虫病,小瓜虫[文]病是观赏鱼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小瓜虫[章]寄生各种鱼类的体表和鳃上,以上皮细胞、红[来]血球为食夺取营养,破坏组织,同时刺激鱼体[自]组织增生形成一个白色囊泡,从外形看来像是[w]一个白点,因此又称“白点病"。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能够引起鱼类大批死亡[w]。
近几年来,随着淡水养鱼技术的改进,淡水渔[w]业的小瓜虫病日趋减少,然而观赏鱼类的小瓜[.]虫病却很流行,并威胁着生产的发展,应该引[a]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病状:观赏鱼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有白[i]点,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上布着白点和白色[y]的粘液。病鱼瘦弱,鳍条破裂、腐 烂,病鱼反应迟钝,多数漂浮水表游动或缓慢[a]游动。鳃上大量寄生时,粘液增多,鳃小片被[n]破坏,鳃上皮增生或者鳃部贫血,因此病鱼常[g]有“浮头 状。若小瓜虫侵袭眼部,易引起眼角膜发炎,[y]严重时眼睛失明。
2: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成虫体长0.3[u]5 ——1.00毫米,体宽0.30——0.8[.]0毫米。
3:危害和流行情况:小瓜虫对观赏鱼类的侵[c]袭没有选择性,各种金鱼、热带鱼和柳 条鱼、孔雀鱼、斑马鱼、玛丽鱼、剑尾鱼、月[o]光鱼、叉尾斗鱼、神仙鱼等都会患病,红鲤、[m]日本锦鲤也会感染。从鱼苗到大鱼都会患病 ,鱼苗和幼鱼更为严重。
小瓜虫繁殖最 适宜的水温在15~25℃之间,当水温降低[文]到10度以下和上升到28度时,虫体发育即[章]停止。此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在长江流域[来]一带,每 年 3~ 5月, 9~11月为流行期。我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自]。据报道水温高至30—32度,室外的水缸[w]、水泥池不再出现病鱼,然而室内的水缸、小[w]池仍会有此病流行 。
根据卢全章、郭琼林 (1990年)的研究结果,多子小瓜虫寄生[w]鱼类的鳃丝和鳃小片之间,能够吞噬鳃小片,[.]以鳃小片的上皮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为[a]食物。小瓜虫还能钻入鳃腔膜并穿过膜侵入到[i]胸腺组织内部,以胸腺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为[y]食,使胸腺的正常组织结构紊乱,淋巴细胞数[a] 量明显减少。众所周知,胸腺是鱼类参与机体[n]免疫的中枢淋巴器官,在鱼类免疫系统的发育[g]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小瓜虫破坏宿主[y]的胸腺,直接影响和削弱了鱼体的免疫能力。[u]
4:生活史和感染途径:小瓜虫的生活周期可[.]分为营养期和胞囊期。在鱼体上是营养期,从[c]幼虫在水中游动,钻进鱼的皮肤和鳃上后,吸[o]收营养而生长成为具有马蹄形大核的成虫。发[m]育到一定时期,成虫钻出囊泡,离开鱼体到水[文]中自由游泳相当时间后,附在缸壁或池中草上[章]形成胞囊,成虫在囊内分裂多次,产生数百个[来]甚至成千个带纤毛的幼虫,幼虫在水中游动,[自]寻找宿主而侵袭,完成其生活史。
观赏鱼类的感染是从野外水 体中捞取水蚤、剑水蚤时,将小瓜虫幼虫带 到鱼缸 (池)中。
5:防治方法
1、加温疗法:患病初期应该将缸水 (池水)温度升至29—30℃,此温度适宜[w]于各种热带鱼的生长和发育,增强其抗病能力[w],同时又可抑制小瓜虫的侵袭和繁殖。
2、用硝酸亚汞 2ppm溶液浸洗鱼体。
水温在15度以下时,浸洗 2—2.5小时,水温在15度以上时,浸洗[w]1.5—2小时。浸洗后在清水中饲养1~ 2小时,使药液、鱼体粘液和死亡虫体脱落,[.]以免影响水质 。
3、其他成品专用鱼药:德邦、仟湖等都有专[a]用的白点鱼病药,可以放心选择使用。
用药是看鱼的状况而定的,白点的初期完全可以通过最绿色的加温方法搞定,此处不再多叙。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